裝配式冷庫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拼裝快速簡易的冷藏設備,它與傳統的土建冷庫相比有以下優點:
1.隔熱層為聚氨酯時,導熱系數入為0.02kcal/m.h.℃;隔熱層為聚苯乙稀時,導熱系數入為0.034kcal/m·h·℃。這類材料防水性能好,吸水率低,外面覆以涂塑面板,使得其蒸汽滲透阻值H→∞。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和防潮防水性能。使用范圍可在-50~+100℃。
2.重量輕,不易霉爛,阻燃性能好。
3.抗壓強度高,抗震性能好。
4.組合靈活,安裝方便,或根據用戶需求并配置制冷機組和制控元件。
二、裝配式冷庫的選用:
目前市場上的裝配式冷庫一般為室內型和室外型兩種,其選用條件如下:
1.冷庫外的環境溫度及濕度:溫度為+35℃;相對濕度為80%。
2.冷庫內設定溫度:L級冷庫:+5~-5℃;D級冷庫:-5~-20℃;J級冷庫:-25℃
3.進庫食品溫度:L級冷庫:+30℃、D級、J級冷庫:+15℃。
4.冷庫的堆貨有效容積為公稱容積的69%左右,貯存果蔬時再乘以0.8的修正系數。
5.每天進貨量為冷庫有效容積的8~10%。
6.制冷機的工作系數為50~70%。
三、冷庫總制冷負荷的確定:
1.冷藏貯藏噸位:G=(∑V.r.η)/1000 ?。╰) (1)
2.每天進貨量: Gj=0.1.G (kg) (2)
3.貨物耗冷量: Q1=Gj·C(t1-tn) (kcal/h) (3)
4.庫門開啟耗冷量:Q2=△i·V·n/24 (kcal/h) (4)
5.裝貨人員耗冷量:Q3=q·nr (kcal/h) (5)
6.室內照明耗冷量:Q4(該項可忽略不計)
7.冷庫圍護結構的傳熱量:
Q5=Q5a+Q5b+Q5c (kcal/h) (6)
式中:Q5a=1.6·(λ/δ)·Fa·(tw-tn) (kcal/h) (6-1)
Q5b=1.3·(λ/δ)·Fb·(tw-tn) (kcal/h) (6-2)
(以上兩式在室內型時不需乘以修正系數)
Q5c=(λ/δ)·Fc·(tw-tn) (kcal/h) (6-3)
8.冷庫理論耗冷量:
Qm=Q1+Q2+Q3+Q5 (kcal/h) (7)
9.總耗冷量:Q0=1.1·Qm (kcal/h) (8)
以上式中:
V--冷庫公稱容積 (m3)
R--食品或貨物的計算重度 (kg/m3)
η--冷庫內的容積利用系數
tn--冷庫內溫度 (℃)
t1--食品進庫時的溫度 (℃)
C--食品或貨物的比熱 (kcal/kg·℃)
△j--冷庫內外空氣焓差 (kcal/m3)
η--24小時內冷庫門的開啟次數
q--每個冷庫內操作人員單位時間內的耗冷量(kcal/h)
nr--冷庫內操作人員數
F--冷庫圍護結構的傳熱面積 (m2)
F=Fa+Fb+Fc
入--圍護結構材料的導熱系數 (kcal/m·h·℃)
δ--圍護結構材料(預制板)的厚度 (m)
tw--冷庫外計算溫度 (℃)
Q5a--冷庫頂面的耗冷量 (kcal/h)
Q5b--冷庫四周墻面的耗冷量 (kcal/h)
Q5c--冷庫地坪的耗冷量 (kcal/h)
四、冷庫內蒸發器面積的計算:
蒸發面積:Fz=Qo/(K·△t) (m2) (9)
式中:K--蒸發器的傳熱系數 (kcal/m2·h·℃)
△t--冷庫的內外溫差 (℃)
五、保溫預制板厚度的經驗計算式:
保溫層厚度:δ=(tw-tn)/8×20 (mm) (10)
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導熱系數入=0.025(kcal/m2·h·℃)
六、現在裝配式冷庫存在的問題:
1保溫預制板厚度缺乏相應的系列化: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裝配式冷庫,生產廠家在制作時不論庫溫要求的高低均采用厚度為100毫米的聚氨酯保溫預制板,這樣將相應地引起冷庫庫體保溫能力不足、冷耗嚴重等諸多問題。對此,我們可從上述保溫預制板厚度的經驗計算式分析可見:冷庫保溫層的厚度(δ)是與冷庫本身的內外溫差(tw-tn)成正比的,根據庫內溫度的設定要求,保溫層厚度能達到設計指標的,冷庫的絕熱性能則好,外界通過其圍護結構滲入冷庫內的熱負荷就小,且能源消耗和制冷機的工作系數低;反之,冷庫內設定溫度較低的庫體絕熱性能將大幅度下降,由此引起制冷負荷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制冷機工作系數增高,加劇了制冷機本身的機械磨耗及單位重量的冷藏費用開支的增加。以筆者經驗,如果把保溫層厚度相應增加25%,使圍護結構的熱流密度由10(kcal/m2·h)降至8.5(kcal/m2·h),則外圍護傳入熱量將減少17-18%,由此可見,廠家在生產裝配式冷庫配置保溫預制板時,應考慮到冷庫的內外溫差對保溫層厚度的要求,根據不同的庫溫要求配置不同厚度的保溫預制板,以滿足制冷工藝要求。
2 蒸發器蒸發面積的不合理配置:
庫內蒸發器的蒸發面積在配置上與實際的制冷工藝技術要求差距較大。據對部份裝配式冷庫的實地觀察,其蒸發器的蒸發面積只有應該配置的75%左右。我們知道,對冷庫內蒸發器的配置,應根據其設計溫度要求進行各項熱負荷的計算,確定出蒸發器的蒸發面積,然后根據制冷工藝要求進行配置。如果不按設計要求合理配置蒸發器而盲目減少蒸發器的配置面積將會使蒸發器單位面積上的制冷系數較大幅度地下降及制冷負荷增加、能效比明顯降低,導致冷庫內溫度下降緩慢,制冷機的工作系數直趨上升,運行費用增加等諸種不利因素,所以,在設計選用制冷裝置的蒸發器時,應按最佳傳熱溫差來選擇配置蒸發器的面積。
3 制冷機組的不合理配置:
有些生產廠家生產的裝配式冷庫上配置的制冷機組,沒有根據該庫設計計算的總制冷負荷及其圍護結構的保溫層厚度等方面來進行合理配置,而是以增配制冷機組臺數的辦法來滿足庫內快速降溫的要求。以BZL-3×4型裝配式冷庫為例,該庫長4米,寬3米,高2.7米,庫內凈容積為28.723立方米,配用2臺2F6.3系列制冷機組和2組獨立的蛇形光管蒸發器,各機組與其一獨立的蒸發器組成一個完整的制冷系統進行制冷運行。根據冷藏庫機器負荷估算圖分析可知(見圖1):該冷藏庫機器負荷約為140(W/m3),實際總負荷為4021.22(W) (3458.25kcal),根據以上數據,該庫選用1臺2F6.3系列制冷機組(標準制冷量4000kcal/h)亦可滿足此庫的制冷工藝要求(可達-15℃~-18℃),因此,在該庫上多配1臺2F6.3系列制冷機組已屬多余,并且還將浪費大量的能源和增加機組的維護費用。
眾所周知,在制冷系統中,蒸發溫度與蒸發壓力互成函數關系,它們是與被冷卻物體的溫度與制冷量、熱交換面積(主要指蒸發器面積)及壓縮機的容量等幾個條件有關,假若其中有一個條件變動,制冷系統的蒸發溫度及蒸發壓力就會相應地變化。在BZL-3×4型裝配式冷庫中,蒸發面積沒有發生變化,但其制冷機容量卻增大了一倍,這就使得蒸發器的蒸發量與壓縮機的吸氣量不相適應(蒸發量Vo大大小于壓縮機的吸氣量Vh),即V0〈Vh,蒸發壓力Po和蒸發溫度to急劇下降,傳熱溫差△t增大,冷庫內降溫反而因難,由于蒸發溫度過低,則壓縮機的性能指標降低,經濟指標變壞。
七、制冷機組安裝采用機床減震器的建議:
傳統的制冷機組安裝,一般是在混凝土基礎上預埋地腳螺栓,然后將設備安裝其上。上述的安裝方法一般來說要求工期長,且機組與混凝土基礎為硬性接觸,抗震性能較差。筆者根據多年實踐經驗,推薦一種"機床減震器",以解決以往制冷機組在使用中的震動問題(見圖2)。該產品使用了大量耐油阻尼橡膠,充分利用了阻尼橡膠吸收震動的性能,具有優良的減震、隔震和降噪效果,且安裝方便,并可節省大量的基礎施工費用和時間。實踐證明,采用機床減震器后,由于機組震動而產生的制冷機機件損壞、制冷管道接口破裂和松動等故障大為減少。